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,乡村振兴破局升级成势。聚焦“守底线、抓发展、促振兴”目标任务,严格落实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推广使用“甘肃一键报贫”系统,监测“三类户”812户3521人,精准落实帮扶措施,累计风险消除437户1836人。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近4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52个,完成农房抗震改造120户,筹资6805万元实施南峪、东山、曲瓦、博峪4个集中供水项目和农村人饮维护提升工程,为3351名监测人员购买防返贫保险,控辍保学实现常态清零,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救助体系更加完善,脱贫成果更加稳固。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有力推进,投入帮扶资金6070万元实施项目45个,完成消费帮扶3501万元,省州县132家帮扶单位投入资金1074.13万元解决急事难事382件。预计2023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5257元,同比增长17.9%。整治省上反馈撂荒地2.12万亩,建设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.4万亩,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万亩,坚决守住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。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投入扶持发展资金2.75亿元,145个行政村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。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,编制完成15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67个行政村村庄规划,建设6个省级示范村和3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,新改建卫生户厕1050座,农村常住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%,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。在全省率先发布乡村振兴数字服务平台,“村级小微权力”清单模块设置获得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。我县2021、2022连续两年获得省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班子专项考核“好”的等次。
齐心助推特色产业提质,促农增收成效日益凸显。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倍增行动,认真落实“一纲要六规划”,19个乡镇数字乡村和50个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并网运行,100人的专家人才智库和635人的乡村人才库为“1+6”优势特色产业振兴提供智力支撑。投资3.25亿元发展农业特色产业,落实奖补资金1200万元、农保补贴资金1681万元,建成中藏药材繁育基地、从岭藏鸡和黑土猪生态养殖基地、饲料加工厂等6个,实施庭院经济千万增收工程15个。建成全州首家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食用菌分离筛选实验室,推广普及“智慧蜂箱”,特色农产品综合利用加工体系日益完善,全县中藏药材、从岭藏鸡、中华蜂、黑土猪、羊肚菌、花椒等产业种养殖规模分别达8万亩、75.2万羽、6.5万箱、6.7万头、2559亩、2.83万亩,联农带农2.7万余户、增收1818万元,产业收入占脱贫群众收入的34.4%。扶持培育县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6家、科技型企业9家,新增家庭农场125家,全县专业合作社达1539家,“五有”合作社占比达61%,2个入围省级联农带农“百强”合作社。实施区域和优质农产品“双品牌”战略,认证绿色食品2个,“三品一标”数量和“甘味”农产品企业品牌分别达32个、9家,舟曲县百花土蜂蜜被评为全国优质成熟蜂蜜。组织赴外参加农特产品展销12次,开展专场直播100余次,线上农特产品销售额达1800万元。深入实施“文旅活县”战略,投资3.14亿元实施拉尕山大景区、白龙江风情线、白龙江高山峡谷以及庙沟、巴寨沟景区等7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,成功举办第七届舟曲民俗风情楹联文化节等系列活动,加入甘川陕毗邻地区文旅环线战略联盟,“藏乡江南·诗画舟曲”品牌知名度、影响力持续扩大。全年接待游客171.4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亿余元。
着力加强保障改善民生,人民群众福祉持续增进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全年民生支出17.45亿元,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9%。高质量办理省州列民生实事18件,公开招聘“一村一警”警务辅助人员150名、人数占全州30%,完成城镇新增就业687人,城镇调查失业率5.5%以内;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46万元,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96人,输转劳动力3.77万人,实现劳务创收9.9亿元。投资3281万元实施薄改、教师周转房等项目18个,提升改造舟曲一中等4所学校消防设施,县财政筹资为全县教育系统2448名教职工购买大病救助保险,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培训392人次,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6.38%、99.4%、98.55%,职业教育高考在全州率先实现“零突破”。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去行政化,“乙类乙管”常态防控措施全面落实,提升改造10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社区服务中心,县妇幼保健院门诊楼改建项目加快推进,县医院加挂“州县乡三级医务人员跟岗学习基地”,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,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应参尽参,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629.32万元,投资2630.18万元建成特困供养服务机构、养老服务中心、老人幸福互助院等10个,深入开展结对关爱联系交流9679人次,落实政策7361件、帮办实事1813件。开展文化、科技、卫生、法律“四下乡”活动110余场次,惠及群众15万人次,县文化馆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。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500户,拆旧复垦2207户,复垦复绿750.68亩;用心用情用力做实做细兰州新区避险搬迁“后半篇”文章,帮办民生实事500余件,发放各类资金2268万元,5506名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地或外出务工就业,就业率达86.6%。